中国社会进入隋唐时期, 陶塑在这种开放国度、有了巨大变化和长足发展。以唐三彩为代表的陶塑, 出现了文武百官、责妇、大家闺秀和大量的异域人物形象以及骆驼等动物形象、体现了当时中西交流、商贸往来的国际性特征。
这一时期, 由于制瓷技术渐趋成熟、瓷塑与陶塑交相辉映。中国陶瓷雕塑艺术正在由陶塑主流向瓷塑主流过渡。 宋元时期, 中国陶瓷雕塑迎来了发展的鼎届时期,其标志性的形态是瓷塑艺术取代了陶塑艺术成为陶瓷雕塑的主流。此时,瓷窑众多, 名窑送出、景德镇窑异军突起,逐渐成为中国陶瓷制作中心。这时陶瓷雕塑呈现出精巧、秀丽的面貌。佛教题材的兴盛, 杂剧、戏曲瓷塑的突显,器物装饰的雕刻、 客观上造就出末元陶瓷雕塑渐渐摆脱陶塑以陪葬为主的身份、 而进入摆设、雅玩、实用为主的创制。 进入明清时期, 因彩瓷的颠峰发展, 中国陶瓷雕塑以彩塑结合成为主流。
创作题材沿袭来元时期、但在 “取悦于人”的把玩风尚影响下, 陶瓷雕塑更趋精进、细巧,缺乏秦汉时代的壮美。景德镇窑的青花神像和福建德化窑的白瓷佛像成为代表。另外、广东石湾窑陶瓷雕塑创作的许多历史人物、亦是彩塑结台起来的典范。